香港社会工作好在哪里?
我在港大念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个学生援助小组(student assistance centre),这个小组由30多个来自不同系的同学组成,负责接待、协助和学生辅导。接待处位于校医院附近,有需要的学生可以直接去那里倾诉。负责辅导的导师都是经验丰富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他们不仅对香港的社会福利制度十分了解,也掌握很多心理学知识。例如,有的同学是因为父母亲关系不好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令自己困惑的问题;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庭原因而需要心理咨询,比如单亲或家长有情绪问题。这些在外国应该是去心理咨询机构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香港大学,只要有学生援助中心的导师们就能解决。他们总能给你最中肯的建议,帮你理清思绪。 另外,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十分健全。以我为例,在港念书期间,我父亲生病住院,我向校方反映了情况之后,辅导员立刻帮我办理了请假手续,而等我回到大陆复诊完再回港时,学校已经为我补上了落下的课程;我毕业后工作,公司也马上为我办理了申请移民手续。这一切都要感谢香港政府完善的社保制度——学生如果有困难,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一旦获得批准,学生的全部费用(包括学费和生活费)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
当然,要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并不是那么容易。根据现行的移民条例,非永久居民的子女不能留在香港上学和工作,父母也永远无法取得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为此,很多家庭在把孩子送出国留学的时候,通常会把他们送到海外白人的后裔所在的大学,因为这些大学的国际生比例高,而且种族歧视的现象也比亚洲高校要弱很多。
机构有完善的制度,政府有严格规范,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高。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香港,其社会工作起步早,发展快,而且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有着非常好的声誉。香港社会工作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与其规范的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以及社会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
政府有严格规范
香港的非政府福利机构一般通过签订服务合约的方式获取政府资助。由香港社会福利署负责与非政府福利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约,并负责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具体而言,由社会福利署下属“合约经理”全面控制合约服务,包括计划的执行、服务质素的监控、财政管理与监察等。为此,香港建立了一整套管理与监督服务质素的机制,包括工作审查、服务单位审查、综合检查审核、特别检讨及向受助人调查服务质素等。社会工作者一般以合同制形式受雇于福利服务机构,服务质素及工作表现是其能否获得续约或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服务质素和工作表现的信息也被纳入社会工作者的个人档案,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者将来的职业发展。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以优质的服务来证明自身的能力,并积极争取职业前途。
机构有完善的制度
在香港的非政府福利机构中,社会工作者被纳入“服务人员”的专业人员系列,享有较高的地位。福利机构一般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实务工作既提供必要的支持、监督与指引,也做出一系列规范。一般来说,社会工作者必须严格按照机构制定的服务细则开展专业实务工作。服务细则既作为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工作的指南,也作为社会工作者服务质素和工作表现的评估依据。比如,香港的庇护工场对其社会工作者开展的小组工作制定了非常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细节——社工接案后,必须利用15分钟的时间向督导口头汇报,然后在一个月内向督导报告小组工作的计划和小组组员的参与情况;小组工作开展中,社工在每个小组工作后的一个星期内要完成组员参与情况报告和书面个案摘要;在小组工作完成后的一个月内,社工要向督导提交完整书面结案报告。
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高
在各种制度和规范的推动下,香港的社会工作者拥有良好的专业态度。虽然日常处理烦琐事务的工作量很大,但社会工作者仍然积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来开展专业实务工作,表现出很强的专业信念和工作热情。一些资深的社会工作者拥有相当娴熟的专业技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所学的理论与技巧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并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