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亦卿研究生院怎么样?
作为周院长带过的学生,我来讲讲他的为人和学术水平(只谈学术,不表人品)。 周院在学术领域有三个关键词:脑、认知、神经。他在学术上最大的贡献是对于这三个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脑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创办了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euroscience》并担任主编。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为了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科研理念和发展模式,国家在1984年派出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周院长就是其中之一。周院长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期,恰好与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加塞(G. A. Cazé)在同一实验室里工作。他既接受了加塞关于认知心理学的系统训练,又参与了加塞关于认知过程中短潜伏期电位(short-latency potentials, SLPS 的开创性研究。
SLP 是一种存在于大脑皮层的电信号,它比意识或思维更加原始,是认知过程的起点。正是借助这种独特的电信号,人类才实现了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SLP被许多研究者视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第一辆汽车”。加塞因此而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周院长则是这一领域的世界顶尖专家之一。
周亦卿研究生院是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依托,与各个学科点共同负责组织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和科研训练;具体负责研究生的学籍管理、课程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和就业指导等日常工作,同时,还负责研究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院内设立的教学管理办公室是全校研究生公共课程的归口管理部门。研究生院下设秘书一部、秘书二部和秘书三部,承担研究生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
厦门大学周亦卿研究生院于2005年7月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以市“双百计划”形式从国外引进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荣誉副理事长周亦卿先生个人捐赠资金1.4亿元建成。大楼占地28.78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2010年11月10日正式落成并投入启用。周亦卿研究生院大楼在满足研究生培养基本需要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品位高雅。大楼内包括250座和200座报告厅各一个,150座、100座及60-70座教室16个,同时还有行政办公用房、学术沙龙室、成果展示厅、阅览室、就业招聘室、会议室、学生事务办理大厅、茶座、咖啡吧、自助冲调吧、博士连廊、博士工作平台以及230个床位的学生公寓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能充分满足研究生教学和管理以及学术交流、文体活动、社会活动等各方面之需要,是开展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国际化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地。厦门大学周亦卿研究生院的落成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进一步推动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