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就业率为什么低?
现在的经济危机虽然已经度过顶峰阶段,但是影响依然存在,现在欧洲的失业率高达10%,日本为5.8%,美国虽然不好高,但是也达到了5.5%,这样的数据相比以前明显升高了很多。还有的数据是近5年来,德国每22人中有1人就做过短工,西班牙33.8%的失业人口都是年轻人;欧洲每年有60万青年失业;欧洲每年为失业的年轻人提供460万个工作岗位,但满足需求的比例还不到一半……
看完这些数据,我们已经不难看出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多么严峻,问题在于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何还是有很多大学生面临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为何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还不如送快递、做外卖的低收入群体?我国大学毕业生(特指普通本科及专科毕业生)总数现在已经达到了7500万人,如果除去辍学、早退的大学生,总数也在6000万人左右,这样庞大的一个群体,为何就业情况令人如此担忧?
一、国外的大学生的定位与我国大学生的定位存在根本上的差别
国外的大学生其实更加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专家、专业人士,他们一般会选择某一专业进行专注的学习,学习周期较长,毕业后的从业方向也较为狭窄,当然,专业性也更为强大。
而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定位则是更全面、更整体,要求大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就是不仅要懂专业知识,还要做一门精湛的技艺,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有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家里减轻负担等等等等,一大堆的要求,这些要求相对于国外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不具备的,所以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国的大学生太过于全能、全才,“万事通”,而又没有一门特别擅长的专业技能,全不如专门技术工人。
二、从我国大学的办学模式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如何
我们国家的大学基本上是全民大学、全员大学,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上(除非违法、触犯刑律的),所以在大学教育的“精英化”道路上渐行渐远,大学生已然成为一顶光环毫无意义,也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到了企业后,大学生这个名号甚至不如中专生、初中学历的人。
大学变成了社会的“大杂院”,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在一所大学内,高中生被高中生包围着,中专生、高中生、大学生混居一地,完全没有任何的独立性,大学的封闭性严重被打破了,这也是我国大学办学模式的根本缺陷,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综合素质可想而知,所以,当企业面临选择的时候,当然是选择更有经历、技术的中等专业生来培养,毕竟这样的人更具操作性,更切实际。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符
现在的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眼高手低,没有从基层做起的打算,眼巴巴的盼望着好的工作单位直接给自己好的工作岗位,要薪水高、福利好、离家近的那种,仿佛自己的大学四年不是白读的,要按自己的能力去争取好工作。很多学生更是想要一出来就当主管,或者当白领,以为穿一身名牌就是时尚,这就是典型的小姐身子丫鬟命,还自以为自己很时髦。
而实际上,一个本科毕业生,如果去企业,起码要从一线做起,也就是从基层做起,从最简单的操作开始,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才能有资格掌管企业,这样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何乐而不为呢?偏偏很多大学生就是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眼高手低,这不想干,那不想做,最后,被社会无情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