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少人移民了?
我认识的人里面,至少10个是移民的!移的都是澳洲,因为那里有熟人(是我同学的爸爸),可以给我弄到免费的移民签证。 这些移民的人里,有5个人是在悉尼买房然后办移民的;还有一个人是在塔州买地建房子,然后办理移民手续;另外4个都是通过投资移民的方式拿到签证的。
我对他们每个人的状况稍微了解一些,分享几个案例吧~ 案例一:在悉尼市区买房,办理移民 这个客户他本人是从事医疗行业投资的,移民之前就在悉尼买了一套公寓,准备用来做民宿。
因为他本身是做地产投资的,所以比较熟悉澳洲的房产市场和移民政策。经过他的精心策划,最后以投资移民的方式来获得了永居身份。
案例二:在塔州买地建房,办理移民 这个客户他是自己创业的,本来是想申请杰出人才移民的,但是被告知成功率很低,而且花费的时间很长。于是他就决定先搬到塔州,在塔州买地建房,然后等待移民机会。
当然买房子和建房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间也遇到了很多挫折。比如买地的时候遇到了地主,当时地主不想卖地给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还好最后他找到了一个当地人说情,才成功了买到这块地。后来开始建房,又遇到疫情,工人回国建房子,导致工期拖延了一年多。。。不过最后也是成功拿到了移民签证
案例三:投资移民 现在投资移民分为商业移民和投资企业家移民两种.客户需要向移民局证明企业的发展和业务情况,如果企业能够达到要求,就可以顺利拿到签证。 如果企业达不到要求,也可以考虑拿临时签证或者过桥签证继续经营,等满12个月之后,再重新递交申请。
这个客户的生意是通过收购一家本地公司来完成移民计划的,前期收购公司花了20万澳币左右,然后雇佣了两个本地人,每个月工资6000澳币左右。
上海市有关部门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从2000至2008年的八年间,先后有52.2万上海人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长期定居或留学,其中仅有13.4%的人表示今后“可能”或“肯定”回国定居,而38.1%的人则明确表示“不可能”或“不大可能”回国定居。即使在国外游学的学生,37.1%的人也不想回国。
在可能或肯定回来的上海人中,近六成表示将在2至5年内返回上海,四分之一的人将在未来1至2年内回国定居,仅有9%的人未来1年内不回国。而他们选择回国定居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与亲人团聚和对居住地有一定感情,而上海的经济发展因素只排在第三位。这说明,相当一部分人去国外仅仅是为了短期游历。
而在38.1%的认为在国外和港澳台“不可能”或“不大可能”定居的上海人中,70%是出于“自己和家人的习惯与国外格格不入”或“在国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说明他们出去本来就没有“长栖”念头,而仅仅是想出去长长见识、做做体验而已。
而如果除去那些只准备短期到国外游历体验的上海人,真正可能成为移民人数有25万左右,占上海常住人口的2.8%。根据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研究室最近公布的报告,上海人口生育水平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常住外来人口则持续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倒三角形”态势明显。
因此,52万余上海人有移民意向令社会各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如此多的上海人走出去,将给上海的人才资源和经济发展留下隐患。
其实,大可不必有如此忧虑。52万余上海人有移民意向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看这个数字,而应当与同为特大都市的北京和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世界著名大都市的移民情况相比较。根据北京市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在北京居住的境外人士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万多人增加到20万人。2008年底,有157.3万外国人和100万左右的港、澳、台人士暂住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2006年,外国人移居美国的人口达到了100万的高峰,随后每年仍以几十万的速度持续增长。而美国历史上,在1900年至1910年之间,10年间的移民人口也只有1000万。这说明美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相当低。
纽约市的官方数字显示,在纽约定居的外国移民已有280万人,占该市区人口的近36%。根据相关统计,法国近年来每年大约会新增55万至65万外籍移民(包括欧盟内部人员流动)。如果以法国5000万左右的总人口计算,则每年新增的移民人口占法国总人口的1.1%至1.3%之间。
在东京定居的外国移民有411万,占东京人口的8.3%,此外的日本国内还有424.2万外国移民,这样,整个日本的移民人口达835.2万,占日本国内人口的约为6.6%。
伦敦更是欧洲最大的移民聚居地,外国定居人口超过300万,占到整个大伦敦人口总数的逾四分之一,是世界上最为多样化的都市之一。以纽约、东京、伦敦的面积和人口计算,上海差不多分别相当于它们的两倍、三倍和1.5倍,根据国外特大城市移民人口的经验推算,移民人口应占常住人口的10%至30%。
如果按照国外特大城市的经验和上海常住人口计算,上海可以接纳130万至390万的外国定居人口,即使按照最低比例计算,也远超过目前北京和上海实际居住的外籍人员之和。
可见,北京、上海的外籍人员绝对数虽然在增加,但绝对数仍然远低于国外特大城市的数量,因此北京、上海对外国人才的竞争目前看来还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