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在欧洲普及吗?
谈到教育,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被划分为最高的等级,也就是说,教育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最高级别的,是最高雅的,在社会上也是最被重视的。教育在中国人看来,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个人社会地位提升的台阶。所以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个大学梦,都在为着上个大学而努力。而且在中国,上大学不仅仅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要整个家庭乃至家庭的整个家族的命运。在中国,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没有上过大学,会在整个家族中认为是最大的没文化。
然而,在欧洲,上大学却并不是那么的可贵。在西方,整个教育体系以及学校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与中国的教育截然不同。中国的教育重在传授知识,而西方的教育重在思考与发明。中国的教育是封闭式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传授的课程知识几乎是没有变化的。尽管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但是最终的结论还是要落实到课本的知识上。老师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整个教育系统都是围绕着老师来运转的。学术研究在中国的大学是不被重视的,教授们也很少参加社会上的课题研究。
而西方的教育体系是根据社会的需要来改变的。学术研究在西方的学校被奉 为至上。因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学术研究,教育应该为科学技术服务,为经济的发展服务,为社会的进步服务。所以,在西方的学校,一个教授的地位远远高于一个大学的校长。西方的教育是开放式的,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把一个学科的发展脉络介绍给学生,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继续去探索与发现。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是共享的,图书馆、博物馆、科研中心,包括学校本身,都是教育的资源。学生自由选择老师,老师也自由选择学生,一个教授可以带领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学生,一个学生也可以跟不同的教授学习。所以,西方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学术研究能够突破性的发展。
从以上的不同点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西方高等教育的不同。前者是专制的、封闭的、是以课本为中心的、是缺乏变通的;而后者是民主的、开放的、是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是善于变通的。前者是填鸭式的教育;而后者是启发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