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大学录取条件是什么?
2015年进入MIT(修完本科所有课程),当时是大陆唯一的一个早申(ED) offer 接受者,所以这里谈的就是早申的过程和经验。 对于 MIT 这个学校,应该没有比本人更熟悉的申请人了;如果你看完了下面这篇长一点的解答,你应该就可以大致了解 MIT 的招生逻辑和偏好。 我的文章被转载过很多次,也被很多家网站评为“史上最牛 X 申请文书”,其实这也反映了一些美国名校的招生趋势----除了考虑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标化成绩以外,他们也越来越注重申请人的“个性”、“独特性”,当然这点也是建立在学生本身具备出色的标化成绩和学术能力的基础之上。
我写的那个 36 篇文章,其实就是以一个“非典型美国人”的角度来写美国大学(尤其是 Top 50 大学)的招生思路,其实每个章节都可以单独成篇,我后来也陆续更新过一些内容在里边,欢迎围观。 回到正题。
先说一下背景:我是通过 EA 申请的 MIT,也就是十月份那一波,我当时选了几所 EA 学校,其中就有 MIT,结果其他几所大学都给我发了 defer 的通知(也就是明年我还得再花一笔钱重新申请的意思~)只有 MIT 给了我 offer;从十月中旬收到邮件,到十一月初收到 I-20 表,整个过程大概也就两周的时间。
我在十一假期结束后的第二天就飞到了波士顿,去办签证和找房子。 关于签证,我记得我那次面签的时候,签证官问了我三个问题:你去美国干什么(上学)?你学什么专业(工程)?你什么时候回国(毕业后一个月内)?除此以外,他看了一下我的 PS 和成绩单,就给我签了字。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自己的语言能力或者英文沟通会给自己拖后腿,美国是很讲究公民自由和人人平等的,只要你没有携带危险物品,你的签证是否能拿到,主要是由你所就读的学校决定。如果学校认为你不合格,即使你的语言成绩再好,他们也会以风险太大的理由把你拒之门外!!!
关于找房子,因为波士顿的房租要比纽约和旧金山便宜很多,所以我是在 Craigslist 上找到的房子(类似于五八同城),房东是个很好的人,也很靠谱,我住在 Harvard Square 附近,离校区也不远。 我当年申请的是工程学院,但最后我被分配到的专业不是工程,而是经济;因为这个分配制度采取的是随机分配的原则,所以无法改变。据说这个分配制度是为了避免中国的学生都去申请计算机,导致美国本地的学生失去机会。虽然我修的都是数学和物理的必修课,但我最终拿到的是经济学的学位。不过,这并不影响我毕业之后找计算机相关的工作!!!
写在最后。 其实无论申请哪个学校,前期要做的工作都是相似的,关键是认真、细心、不怕麻烦。记得当时我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准备申请材料(因为我高二就在做申请了嘛~),不过现在留学的申请越来越复杂,好像又有新制度和新规定出来,所以大家还是要多留意官方的信息。 最后祝大家能申请到理想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