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什么山?
新西兰没有“山”,只有“丘陵”和“高地”。“山”在新西兰是个中国文化产物。 有人把新西兰的丘陵和高原叫“山脉”、“群山”或“高原群落”。但这些词语不够准确(有些甚至是错),它们在中文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新西兰地形以“丘陵”为主,分布在整个国土上;而“高原”则主要集中在南岛的中部与西海岸。
有些人认为新西兰的丘陵是火山爆发形成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大多数新西兰的丘陵是在更新世时期,大陆冰川反复退却和入侵时形成的。一些科学家认为,新西兰南部阿尔卑斯山的地形与欧洲阿尔卑斯地的地形非常相似,都是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的结果。 新西兰的一些“高原”也非火山形成——尽管有些火山海岬(如陶波湖)附近的高原曾被火山摧毁,但在数百万年前的新西兰,它们是被冰川铲平并重新排列了地形。
简言之,所有现今的新西兰陆地形态都是在冰川时期形成的。 南岛的中部和西部有面积巨大的火山盆地,这些盆地被海拔超过3000米的雪山环绕。这里曾连续几次喷发大量熔岩,其中最近一次发生在175—180万年前。这次喷发在新西兰南岛西北部形成了一个由火成岩构成的“拱”,也就是著名的“西拉威特”(Te Wahipounamu),它使南岛西海岸变得陡峭。 在西拉威特之下,是另一项地质特征:海底沉积。由于新西兰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地壳运动频繁,每10万年会有大约6000平方公里的海底岩石圈抬升到海面成为陆地。这些沉积物中富含铁、锌等矿藏,使得早期的毛利人得以用石器开采并利用这些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