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sci二作可以加分吗?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SCI论文作为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作用在于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能力的评估。而SCI论文的引用次数、影响因子等则是评估科研能力的基本指标。SCI论文作为重要的评审指标,具有客观性,但绝非评定学术水平与学术成就的唯一依据[1]。所以,即使没有发了SCI,也不代表学术水平不高或者科研成果不显著。 其次,我们要了解SCI论文的作者排序问题。作者排序问题一直是饱受诟病的老大难,很多勤勤恳恳做研究的科学家因为缺少发表SCI的机会或者由于学科领域导致难以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而作为第一作者的贡献却被排在第二位甚至更靠后的位置,这种情况确实很打击研究人员研究的积极性。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采用共同第一作者(co-first authors)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也是向著者权益保障迈出的重要一步。
至于题主提到的二作是否加分的具体问题,我目前了解的国内情况是:对于本科生,大多数学校是没有办法加分了(毕竟都本科毕业了就很难再评奖学金了嘛!);但是对于研究生,只要该论文属于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那就肯定是有加分的(申请学位的时候有相应文献清单即可)。当然,如果这个二作是在读博士申请的,那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般都是有加分的。 我们谈谈SCI的级别的问题。一般来说,SCI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社会类的SCI,另一类叫做A&H 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即人文科学的SCI。前者偏重理论,后者偏向历史。一般情况下,SCI的分区是按照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大类进行区分的。如果一篇论文是位于一个学科领域内,一般都是按照自然科学的分类方法判断分区。但是,如果是一篇交叉学科的文章,那么就会被分到相应的文科类别中。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学校评奖评优和申请导师名额都是参考SCI的分区(一作或者通讯作者),而非总被引次数或影响因子。分区又分为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分区和对本文的分区。JCR分区是最常用的划分标准,每个杂志每年都会被划分为一个等级。比如2019年JCR报告显示,《中国社会科学》是A区的期刊,《经济研究》则是B区的期刊。而对本文的分区指的是某篇文章发表后,一段时间内获得什么样的引用情况,然后再被划分为几区等。两种分区方式各有侧重,一般认为JCR分区更偏重短期效应,而对本文分区则更倾向于长期的认可。